close
很多人對於數位出版這門生意還是以一種看衰的心情在面對,最主要的原因來自於人類自古以來的閱讀習慣不容易撼動這樣的說法。東元數碼通副總經理顏大緯確有如下振奮人心的論調「改變人類行為模式是浩大工程,但如果改過來了,背後的商機很龐大」。就使用者角度來說,行為模式改變的背後,不也能夠帶來更有趣的便利與享受,這樣的改變對使用者來說固然以樂見其成的心態來看待這件事。我想多年前數位內容未被重視挖掘前,誰又可以料到MP3在大家日常生活中的份量有多重呢?
孕育殺手的搖籃
其實,在台灣的數位出版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環境,這樣的環境優勢可以從一般民眾對於網路及IT科技的使用需求資料統計(註1)看出,況且就內容而言,台灣目前尚居華文領導地位,也是最有希望冒出頭的代表。我認為台灣的數位出版產業要殺出蓬勃發展的機會,在市場應用上缺的是一種殺手級的風氣或服務。而所謂殺手級應用,不僅狹義的指一套應用軟體或程式,更是必須廣義的定義為足以改變歷史、整個產業規則或壟斷整個業界的新產品、新觀念或新服務。而貓耳朵認為足以顛覆出版產業的『殺手級應用』應該具備有以下的幾項特質:便利的操作流程、個人化彈性空間、具有兼容並蓄特性的Applications以及大量的聲光享受…。
便利流程
一般人只要論及網際網路及IT科技就會有一種即時、迅速、方便的感覺,當然電子書也會帶給人們有這樣的第一印象。一但電子書背離了這樣的期待,要打破千古的閱讀習慣與模式將有很大的困難。而所謂的即時便利,不只包含在採購流程的溝通與愉快經驗上,更需要能夠打破時空上的限制,殺手是應該在物流與資訊流的設計上多花心思。
以彩虹妹妹為例,一向不是科技時尚人,所以對於數位內容採購流程,我的要求不多,只要不涉及變動軟硬體設定,不要有任何需要讓我遲疑的使用流程,最好呢?付完費用,買的東西就能自動送到家(Personal Devices)。因此,我認為什麼樣的機制、流程或介面最順手,什麼樣的方法是進入採購商城最方便的,什麼樣的採購的流程是最能帶給使用者愉悅的心情,都是躍升殺手的必備條件。
個人化的彈性
個人意識抬頭,是當下環境的一個重要特徵,由網誌及部落格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可以看出端倪。每個人都有與他人有所差異的潛在慾望,個人化的空間打造是一項樂趣,也是一種習慣,以大家最通俗常用的office系列,當我們第一次使用電腦中的office軟體,很常的習慣是開啟開啟/工具列來制訂屬於個人使用習慣的工具列。另一個個人差異化的渴望,出現在許多軟體的functions中常會設有更換skin的功能,可以讓個人針對喜好口味的不同去面對你的personal AP。越是每天要使用的軟體,以個人化風格去無形佔有的行為就會越嚴重。例如:每天都使用得到的MSN溝通軟體,軟體本身更允許使用者針對不同的對話對象來改變對話背景。
在數位個人閱讀環境更應該具備這樣的特質,既然數位,所以個人閱讀環境的打造是可以快速又便捷的。我認為這樣的閱讀環境可以由數位書籍的分類存放、介面面板的個人化設置及個人訊息資料呈現方式…等來營造。
大而有當的儲存
身為現代的數位人,隨時會有幾種格式的數位內容在身邊run呢?以波西米亞為例,每天日常作息,最常使用的不外是MP3的音樂格式,收E-mail時,也會不時會收到遠方朋友寄送的.swf的動畫格式檔案,或是網路間流傳的.wmv格式電影,或者每天5分鐘的電子報。在每天接收傳送的眾多檔案中,波西米亞常常想如果在使用的電腦中,能夠有一套幫忙管理的Application,把他們(音樂、電影、影像、電子書…)全部bonded在一起,就可以有效的收藏想保留的內容檔案。
根據波西米亞的想像,要能夠在數位出版撐起一片天空的殺手級應用(Killer Application),最重要的、也是最必須的是編輯管理收納的功能,才能符合使用者在數位時代對大量數位訊息內容的需求。
這樣的概念,其實在數位內容的使用軟體上,不難找到軌跡(原來跟波西米亞有一樣困擾的人還真不少)。在很有名氣的Kuro軟體上,發展到2005年的 5.30.0606版本上,也可以看到這樣的人機概念,使用者可以由Kuro的『藏寶箱』功能中,收藏管理由Kuro系統中下載來的MP3、WMV等檔案格式,因此使用者可以從Kuro下載音樂及影片、雜誌檔案後,系統直接存放在Kuro的虛擬檔案總管中,當有需要的時候,就可以直接在這個虛擬檔案總管中去搜尋、開啟需要的檔案,使用者可以在開啟了Kuro軟體後,就可以同時享受多種數位內容帶來的即時享受。
聲色享受
數位出版能夠殺出低靡與買氣低的重圍另一利器,為數位多媒體的加值與應用,但是較為令人惋惜的,數位出版這一塊生意,目前並未Try出一個通用、使用者願意買單的模式。大體的問題在於多媒體加值與肥碩的檔案內容拉鋸戰,要能夠豐富有料就需要加入多媒體影音內容,可當一旦影音多媒體的加值嵌入,常常致使檔案過渡肥大。肥大的檔案帶給使用者最大的困擾在於網路頻寬的限制與下載速度,以及使用者本身使用Devices的等級轉速等問題。
目前,在市場應用上可以看到的數位出版品大概有三種:
1.PDF電子書:由印前檔案轉換而來,保留PDF的形式,在使用端使用上,較像是開啟觀看了一個PDF的檔案。
2..exe電子書:由X-Plus及Kuro普遍發行下載的電子書形式,多以雜誌類型為內容,製作上多為重新編輯製作而來。內容豐富生動,但檔案量巨大,動則數十MB以上。
3.加值電子書:屬於上述兩者的綜合體,以PDF為基底的電子書,但具有搜尋索引等數位功能,並可依據內容加入影音媒體內容。
無限延伸
內容數位化是增加了各項Devices使用的機會與方向,也意味著閱讀可以是無限寬廣的可能。無論是載於手機、SmartPhone、PDA、PC、PMP或NB,都有其可能性,無論數位出版品是從哪一種載體殺出,都有可能因為載體間彼此的通性而串連,進而燃燒出最大的使用風潮。無論是哪一項KSF(Key Success Factor),彩虹妹妹依舊認為要撼動自古而來的閱讀習慣不容易,但有一定的脈絡可循,大體上而言,總是能夠更為便捷與貼近生活。但無論是哪種類型的殺手,『時機』終究還是水到渠成的最後功臣。
參考資料: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公布2005年第二季台灣網際網路連線頻寬調查,2005,線上資料:http://www.twnic.net.tw/file/05802.htm。
X-Plus網站: http://www.xplus.com.cn/
Kuro網站:http://www.kuro.com.tw/Kuro/index.htm
孕育殺手的搖籃
其實,在台灣的數位出版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環境,這樣的環境優勢可以從一般民眾對於網路及IT科技的使用需求資料統計(註1)看出,況且就內容而言,台灣目前尚居華文領導地位,也是最有希望冒出頭的代表。我認為台灣的數位出版產業要殺出蓬勃發展的機會,在市場應用上缺的是一種殺手級的風氣或服務。而所謂殺手級應用,不僅狹義的指一套應用軟體或程式,更是必須廣義的定義為足以改變歷史、整個產業規則或壟斷整個業界的新產品、新觀念或新服務。而貓耳朵認為足以顛覆出版產業的『殺手級應用』應該具備有以下的幾項特質:便利的操作流程、個人化彈性空間、具有兼容並蓄特性的Applications以及大量的聲光享受…。
便利流程
一般人只要論及網際網路及IT科技就會有一種即時、迅速、方便的感覺,當然電子書也會帶給人們有這樣的第一印象。一但電子書背離了這樣的期待,要打破千古的閱讀習慣與模式將有很大的困難。而所謂的即時便利,不只包含在採購流程的溝通與愉快經驗上,更需要能夠打破時空上的限制,殺手是應該在物流與資訊流的設計上多花心思。
以彩虹妹妹為例,一向不是科技時尚人,所以對於數位內容採購流程,我的要求不多,只要不涉及變動軟硬體設定,不要有任何需要讓我遲疑的使用流程,最好呢?付完費用,買的東西就能自動送到家(Personal Devices)。因此,我認為什麼樣的機制、流程或介面最順手,什麼樣的方法是進入採購商城最方便的,什麼樣的採購的流程是最能帶給使用者愉悅的心情,都是躍升殺手的必備條件。
個人化的彈性
個人意識抬頭,是當下環境的一個重要特徵,由網誌及部落格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可以看出端倪。每個人都有與他人有所差異的潛在慾望,個人化的空間打造是一項樂趣,也是一種習慣,以大家最通俗常用的office系列,當我們第一次使用電腦中的office軟體,很常的習慣是開啟開啟/工具列來制訂屬於個人使用習慣的工具列。另一個個人差異化的渴望,出現在許多軟體的functions中常會設有更換skin的功能,可以讓個人針對喜好口味的不同去面對你的personal AP。越是每天要使用的軟體,以個人化風格去無形佔有的行為就會越嚴重。例如:每天都使用得到的MSN溝通軟體,軟體本身更允許使用者針對不同的對話對象來改變對話背景。
在數位個人閱讀環境更應該具備這樣的特質,既然數位,所以個人閱讀環境的打造是可以快速又便捷的。我認為這樣的閱讀環境可以由數位書籍的分類存放、介面面板的個人化設置及個人訊息資料呈現方式…等來營造。
大而有當的儲存
身為現代的數位人,隨時會有幾種格式的數位內容在身邊run呢?以波西米亞為例,每天日常作息,最常使用的不外是MP3的音樂格式,收E-mail時,也會不時會收到遠方朋友寄送的.swf的動畫格式檔案,或是網路間流傳的.wmv格式電影,或者每天5分鐘的電子報。在每天接收傳送的眾多檔案中,波西米亞常常想如果在使用的電腦中,能夠有一套幫忙管理的Application,把他們(音樂、電影、影像、電子書…)全部bonded在一起,就可以有效的收藏想保留的內容檔案。
根據波西米亞的想像,要能夠在數位出版撐起一片天空的殺手級應用(Killer Application),最重要的、也是最必須的是編輯管理收納的功能,才能符合使用者在數位時代對大量數位訊息內容的需求。
這樣的概念,其實在數位內容的使用軟體上,不難找到軌跡(原來跟波西米亞有一樣困擾的人還真不少)。在很有名氣的Kuro軟體上,發展到2005年的 5.30.0606版本上,也可以看到這樣的人機概念,使用者可以由Kuro的『藏寶箱』功能中,收藏管理由Kuro系統中下載來的MP3、WMV等檔案格式,因此使用者可以從Kuro下載音樂及影片、雜誌檔案後,系統直接存放在Kuro的虛擬檔案總管中,當有需要的時候,就可以直接在這個虛擬檔案總管中去搜尋、開啟需要的檔案,使用者可以在開啟了Kuro軟體後,就可以同時享受多種數位內容帶來的即時享受。
聲色享受
數位出版能夠殺出低靡與買氣低的重圍另一利器,為數位多媒體的加值與應用,但是較為令人惋惜的,數位出版這一塊生意,目前並未Try出一個通用、使用者願意買單的模式。大體的問題在於多媒體加值與肥碩的檔案內容拉鋸戰,要能夠豐富有料就需要加入多媒體影音內容,可當一旦影音多媒體的加值嵌入,常常致使檔案過渡肥大。肥大的檔案帶給使用者最大的困擾在於網路頻寬的限制與下載速度,以及使用者本身使用Devices的等級轉速等問題。
目前,在市場應用上可以看到的數位出版品大概有三種:
1.PDF電子書:由印前檔案轉換而來,保留PDF的形式,在使用端使用上,較像是開啟觀看了一個PDF的檔案。
2..exe電子書:由X-Plus及Kuro普遍發行下載的電子書形式,多以雜誌類型為內容,製作上多為重新編輯製作而來。內容豐富生動,但檔案量巨大,動則數十MB以上。
3.加值電子書:屬於上述兩者的綜合體,以PDF為基底的電子書,但具有搜尋索引等數位功能,並可依據內容加入影音媒體內容。
無限延伸
內容數位化是增加了各項Devices使用的機會與方向,也意味著閱讀可以是無限寬廣的可能。無論是載於手機、SmartPhone、PDA、PC、PMP或NB,都有其可能性,無論數位出版品是從哪一種載體殺出,都有可能因為載體間彼此的通性而串連,進而燃燒出最大的使用風潮。無論是哪一項KSF(Key Success Factor),彩虹妹妹依舊認為要撼動自古而來的閱讀習慣不容易,但有一定的脈絡可循,大體上而言,總是能夠更為便捷與貼近生活。但無論是哪種類型的殺手,『時機』終究還是水到渠成的最後功臣。
參考資料: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公布2005年第二季台灣網際網路連線頻寬調查,2005,線上資料:http://www.twnic.net.tw/file/05802.htm。
X-Plus網站: http://www.xplus.com.cn/
Kuro網站:http://www.kuro.com.tw/Kuro/index.htm
全站熱搜